2023年以來,北京、廣州、濟南、大連多地發布了義務教育學位預警。北京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2022年北京已累計增加了18萬個中小學學位,并計劃在2023年繼續增加2萬個中小學學位。這些學位壓力源自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當年出生人口的大幅增長。
但故事的另一面是,在短短一年生育高峰后,從2017年起,我國出生人口持續快速下滑,從當年的1723萬人降至2022年的956萬。出生人口大幅波動,也對不同教育階段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講座教授、特區政府前人口顧問葉兆輝形容為“多米諾骨牌效應”,他警告說,出生人數下降首先會影響幼兒園,然后是中小學和大學,最終影響到勞動力。
中國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之后,教育如何應對人口之變?各地政府又該如何根據學齡人口變動趨勢科學規劃未來數十年的教育資源配置?城鄉之間的教育差異是否會進一步拉大?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中國教育戰略學會區域教育分會理事喬錦忠曾專門調研人口變動與教育資源配置的關系,并參與教育部多個司局政策咨詢、省市縣教育規劃編制和政府評估。就相關問題,他近日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
最先感受到人口負增長的就是學前教育。圖/視覺中國
2035年義務教育在校生或減少3000萬
中國新聞周刊:2022年,中國正式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隨著新生兒持續下滑,學齡人口會相應減少,人口變動將如何影響不同階段的教育資源需求?
喬錦忠: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總和生育率就已降到2左右,這個數字至少達到2.1,才能達到人口正常世代更替水平。2016 年,國內實行“全面二孩”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政策效應很快釋放完畢。2017年開始,全年人口出生數持續下降,2018年又比2017年減少200萬人,2020年、2021年都比前一年減少200萬左右,未來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的趨勢基本是不可逆的。
現在婦產科已經從過去的床位緊張到過剩,幼兒園這兩年也沒以前那么難上了。所以,最先感受到人口負增長的就是學前教育,目前這個階段受到的沖擊最明顯,但從更長期來看,義務教育未來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
我們團隊用模型預測了2020~2035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齡人口變動,發現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數先短期緩慢上升,在2024年達到峰值約1.46億,隨后呈現加速下降趨勢。2025~2028年平均每年學生以一兩百萬的量級在減少,2028~2035年每年減少三四百萬的規模。具體而言,小學學位需求峰值出現在2024年,比2020年多出了約485萬,初中學位峰值稍晚,出現在2029年。最終至2035 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規模將比2020年的1.4億減少約3000萬。實際上,當時我們做預測時使用的總和生育率數字是1.5,但2021年的總和生育率已經降到了1.15,現實可能比我們所預測得還不樂觀。
中國新聞周刊:在校生減少3000萬,學校是否也要相應減少?
喬錦忠:事實上,自2003年以來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數一直呈減少趨勢,2020~2035 年期間將繼續延續這一趨勢,而且下降速度逐步加快。預測表明,2035 年全國小學、初中需求數分別為9.28萬和4.79萬,較2020年分別減少5.14萬和0.38萬。顯然,人口負增長對小學影響比初中要大,因為小學在規劃時分布更密、服務半徑更小,所以總體基數上也更大,而初中輻射的面積更大一些,所以存在更多冗余空間。
中國新聞周刊:也就是說,由于生源減少,12年后,小學數量將至少減少一半,未來哪些學??赡軙谝徊P?;虻瓜??
喬錦忠:人口萎縮較為嚴重的地區小學可能會最先收縮,這主要與學校所處地理位置和社會環境有關。另外就是民辦小學可能也會“死掉”一批,尤其在民辦校占比較高的地區,有的地區民辦學校在校生數甚至超過了公辦學校,這可能與當地政府的財力相對較弱,對公共教育的投入不夠有關。但在義務教育階段,還是應該回歸公辦,這兩年國家在政策上在積極調整,在引導和督促地方政府切實承擔法定的教育責任。
總的來說,未來教育供求關系一定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帶來的結果有兩個:一方面是學校出現招生困難,部分會倒閉;另一方面,隨著生源減少,學校自然而然就要轉向小班化教學,班級規模會縮小,生師比也相應降低,老師也終于有條件從主要關注班級控制,轉向更關注每個個體,這客觀上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世界上其他經歷了“人口塌陷”的國家在教育上也都經歷了這樣一個趨勢:未來中國的義務教育肯定要走小班化、提升質量的道路。
中國新聞周刊:日本少子化趨勢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變明顯,從1990年代起,日本教育理念發生顯著變化:開始提倡“寬松教育”,小學廣泛引入“體驗式學習”。中國現在每個教育階段還是很“卷”,未來隨著教育供求關系變化,是否也會走日本這種路徑?
喬錦忠:有很大的可能性。未來升學會變得更容易,學生也不需要那么緊張,我們在教育的節奏上也會把控得更好一些,學生也從單純關注分數和排名轉向關注知識本身,不再需要陷入各種競賽的怪圈中,這有利于整個義務教育階段辦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還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教育供求關系變化過程中,辦學條件標準調整的時機很重要,因為各地所需學校數量的多寡既與學齡人口規模有關,也與辦學條件標準有關。比如現在教育部規定小學班額不超過45人,中學不超過50人。未來這一標準到底應何時調整、怎么調?個人認為應盡量避免在學位需求波動較大的年份,簡單大規模建設或撤并學校。政府在建設和撤并學校時,還應靈活調節辦學標準,共同應對學齡人口增減。適時調節辦學條件標準,比如對班額的調控,能使學校供給保持相對穩定,有一定量冗余,避免財政資源浪費。如果僅為了滿足高峰時的需求,過量新建學校,學齡人口在達峰后迅速下降,大量新建學校可能就會形成資源浪費。
中國新聞周刊:學校數量減少同時,這一過程中師資配置會發生哪些變化?
喬錦忠:與在校生數變化趨勢類似,2020~2035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需求量總體減少,按現行生師比標準,到2035年全國將有約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過剩,小學教師需求量過剩較大,初中教師先短缺后過剩。
為應對這些過剩,除縮小班級規模、降低生師比外,未來應在穩定部屬和省屬師范大學招生計劃的同時,逐步減少師專和高職高專的師范生招生,保持一定的師資規模和質量。另外,師資培養體系也要調整,調整師范專業設置,擴大音、體、美、勞、通用技術、學前、托育和特教等學科招生人數,減少文化科目招生計劃。實際上,現在的師資供給存在較為嚴重的結構性缺編,語數等大課類老師相對容易過剩,而藝術、體育、科學等小課類老師更為短缺。
2031年城區在校生規?;虺^村鎮
中國新聞周刊:你談到了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學校數量和師資需求總的變化趨勢,具體到城鄉間會有明顯的差異嗎?
喬錦忠:未來學齡人口在不斷減少,但城市化還會繼續推進,根據我們的預測,學生的城市化率要比人口城市化率要高出十幾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有些成人不一定在城市生活,但他們的孩子可能在城市上學。預計2031年前后,全國城市在校生總量會超過鄉鎮和農村,此后一直領先,這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后,國內義務教育將總體進入以城市教育為主體的時代,到 2035 年城市在校生比鄉鎮、農村將多近1000 萬。不過,全國各地進入城市教育為主體的時間會有差異,發達省份會早于2031年進入,中西部落后地區可能會晚一點,因此各地在教育規劃和資源配置時應因地制宜,因時而動。
這一過程中,農村小學生減幅最大,2020~2035 年間年均減少67.45萬人,2035年較 2020 年減少約 1079.18 萬。村小需求數也呈快速下降趨勢,到2035年所需學校數可能還不足2020年一半,只需3.55萬所。未來農村地區會有大量教育資源是閑置狀態,除了保留必要的教學點和鄉村小規模學校以外,在脫貧任務完成后,建議不再向農村地區傾斜教育資源,當然對于必要、需保留的教學點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在經費上應按照高于一般學校辦學條件的標準投入,以更好保障有特殊需求的兒童。
但在大方向上,總量上,資源一定要向城鎮傾斜。未來15年內,義務教育階段學齡人口會不斷向城市聚集,根據測算,與2020年相比,城區在2026 年(高峰年份)需新建小學4000 所,2030年(高峰年份)新建初中4000所。城鎮地區教育公共財政預算事業費所需增加額遠大于農村地區,2020~2035年年均增加555.25億元。不過,隨著整個社會老齡化加劇,養老、醫療、衛生保健方面不斷增長的財政需求肯定會擠占教育經費,這也是沒辦法的,人口結構的變化未來必然會影響到教育經費在整個財政支出中的占比。
未來教育資源的配置要充分考慮農村向城市轉移這個大趨勢,調整一定不能過于滯后。調整過程中,城市化率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參考指標。在逆城市化現象出現之前,把教育資源優先投向城區是更有效率的,也能更好保障最大多數的學生接受更優質的教育。
巨型大學難再見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或大量出現
中國新聞周刊: 人口結構變動最終也會影響到高等教育。比如在以私立高校為主的日本,受少子化影響,很多大學也面臨招生不足和運營艱難的情況,進而刺激了一些大學惡性競爭,為了搶生源,無底線降低招生門檻,以至后期日本大學內出現了“過于彈性化的招生機制”,并導致一流大學大學生不會分數式計算等“學力崩潰”現象。中國與日本不同,高等教育以公立為主,隨著義務教育階段的生源危機延伸至大學,會對中國高等教育產生哪些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喬錦忠:日本的這種情況在未來的中國也可能出現。隨著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未來中國高等教育的總體規模會萎縮,部分辦學質量不高,又無特色的高等學校會面臨關停并轉的局面,高等學校的數量將會有所減少,學校的規模將變小,像現在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和浙江大學等巨型大學將很難再看到,同時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會進一步提高。
雖然我國的高等教育系統以公立大學為主體,而且最頂端的教育資源永遠是稀缺的,但未來大學之間的競爭也會加劇,預計不久的將來“雙一流”建設高校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當然這種情況的出現,同時也為高等教育本身可能提供了系統優化和提高質量的契機。
當未來學生數量減少,學生選擇權更多的時候,必然會激發各個高等學校增強內部改革的動力。中國當下的高等教育系統整體是缺乏彈性的,特別處在金字塔尖的高校,自身進行內部改革的動力和意愿不強,基礎學科不能沉下心來長期堅持攻艱克難,應用學科對市場和供求關系的變化不敏感。隨著學齡人口的減少,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和普及程度的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必然會進入買方市場,屆時學費收入會減少,政府提供的資助可能也會減少,各高校為了生存需要,必然會調整戰略進行差異化發展。
此前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過程中,尤其是1998年高校擴招中,產生了很多后續問題。由于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啟動非常倉促,沒有按照科學的節奏來走,簡單快速攤大餅的發展模式加劇了高等教育內部的結構失衡。按照國外經驗,工程、醫學,甚至師范教育本應是精英教育,不是任何層次的學校想辦就能辦,但現在低層次的工程、醫學和師范教育比比皆是。從結構上看,真正學術性的高等學校占比不應太高,更多的高校應以培養應用型學生為主,辦學主要指向就業。因此,隨著大學生的減少,未來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赡芤矔罅砍霈F,學校會給學生提供更多和企業合作的機會。大部分高校會主動選擇特色化的發展方向,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
另外,現階段中國高等教育階段的“放水”還是比較嚴重的,很多四年本科生實際上在校學習只有三年,剩下一年基本都在實習或社會實踐。此外,對數學、物理等門檻較高的基礎學科,如果嚴格按照學業質量標準,每年會有很多學生被淘汰。未來隨著少子化和高等學校之間競爭的加劇,各學校為了生存會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建立相對完善的內部質量問責機制,強化教學過程監管。政府也應順應形勢而為,對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和質量提升進行相應引導和問責。
發于2023.2.27總第1081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雜志標題:喬錦忠:教育如何應對人口之變?
記者:霍思伊 實習生/李金津
相關問題
- 07-10 國家博物館:未經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館內開展講解活動
- 07-10 教育部:將努力跑出就業加速度 幫助更多畢業生就業
- 07-10 河南:研學旅行將納入鄭州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
- 07-10 2022年全國職業本科招生7.63萬人,同比增長84.39%
- 07-06 湖北一學生高考志愿被同學惡意篡改 官方:將恢復此前志愿
- 07-06 財政部下達2023年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項目預算3000萬元
- 07-06 6月教育行業融資2.24億元,全部來自東南沿海地區
- 07-04 寧夏印發實施方案,到2025年底實現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基本健全
- 07-04 四季教育2023年凈營收3420萬元,非學科培訓的學習服務占總營收54.1%
- 07-03 河南省:2024年全省再創建500所人工智能實驗校
- 最新回答
-
智能回復機器人_自動化處理,提高服務效率之一 在當今快節奏的數字化時代,智能回復機器人正成為企業提升服務效能的關鍵力量。 一、精準語義識別,秒懂客戶需求 復雜語義剖析:智能回復機器人運用先進算法,能深度解讀客戶各種表述,無論是口語化詢問,還是專業術語咨詢,都可精準把握意圖,如科技產品售后問題,即便描述模糊也能定位故障點。 多場景適配回應:從售前產品咨詢、售中訂單跟進到售后問題解決,機器人依據不同場景迅速切換回答模式,提供針對性解答,全程引導客戶。 二、高效問題處理,節省時間成本 即時反饋啟動:客戶消息一到,機器人瞬間響應,無需排隊等候,對比人工客服繁忙時段,其快速回復特性大幅縮短溝通周期,滿足客戶急切心理。 流程化解答推送:對于常規問題,如物流查詢、退換貨流程,機器人按預設流程一次性給出完整答案,客戶輕松獲取信息,無需多次追問,交互簡潔流暢。 三、持續學習優化,提升服務質量 知識更新吸納:它不斷學習新知識,行業新規、產品升級信息及時融入知識庫,確?;貜途o跟時代,像金融產品政策變化能快速反映在問答中。 交互反饋改進:根據客戶評價、重復提問點,機器人自我優化回答方式,后續交流更貼合需求,服務水準穩步上升。 智能回復機器人憑借精準、高效、持續學習特質,自動化處理客戶咨詢,顯著提升服務效率,為企業發展注入動力。
訪客 回答于01-07
客戶服務系統_一體化管理,優化服務流程 在當今商業社會,客戶服務的優劣直接關乎企業的成敗??蛻舴障到y憑借一體化管理模式,宛如精密齒輪組般協同運作,為優化服務流程、提升客戶體驗注入強大動力。 一、一體化管理的基石構建 1.信息整合無死角:將客戶資料、過往交互記錄、訂單詳情等海量數據匯聚一處。如電商企業,客服打開系統,便能知曉客戶購買歷史、偏好,精準定位需求,提供個性化推薦,避免重復詢問,讓溝通高效流暢。 2.多渠道集成一站式:無論是電話、郵件、社交媒體還是在線客服平臺的咨詢,統統接入同一系統。以旅游公司為例,游客通過官網、微信咨詢行程安排,客服在統一界面回應,消除信息孤島,實現無縫對接。 二、服務流程的精細優化 1.智能分流精準派單:依據問題類型、緊急程度自動分類,把復雜技術問題派給專家,簡單售后派給新手。像手機售后,故障報修直達技術團隊,配件咨詢交予普通客服,確保人盡其才,問題快速解決。 2.流程監控實時調整:全程跟蹤服務進度,若某環節超時,系統即刻預警,促使責任人加快處理。如物流配送延遲,客服跟進調整,及時反饋客戶,讓服務環環相扣,有條不紊。 三、企業發展的深遠助力 1.提升客戶滿意度:一體化管理帶來的流暢體驗,讓客戶咨詢便捷、問題解決及時,滿意度直線攀升,為企業贏得良好口碑,吸引更多客源。 2.降低運營成本:減少重復勞動,提高客服效率,人力、時間成本大幅降低。同時精準營銷基于整合信息展開,投入產出比更高,為企業盈利拓展空間。 客戶服務系統以一體化管理為核心,精細雕琢服務流程,在提升客戶滿意度、降低成本等方面成效斐然,是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利器。
訪客 回答于01-07
在線客服-客服咨詢_即時解答,提升客戶滿意度 在互聯網商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在線客服-客服咨詢環節堪稱企業與客戶溝通的生命線。 一、專業素養過硬,精準答疑解惑 產品知識精通:客服人員對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各項細節了如指掌,從功能特性到使用方法,客戶無論咨詢哪方面,都能給出精準、專業的答復,讓客戶信賴所獲信息。 行業動態熟知:時刻關注行業前沿動態,如電子產品客服了解新品趨勢,當客戶對比競品詢問優勢時,能條理清晰地闡述,展現專業權威。 二、響應速度至上,減少等待焦慮 即時在線守候:客戶發起咨詢瞬間,客服迅速回應,利用智能提醒等工具確保不錯過任何消息,讓客戶感受到被重視,無需在焦急等待中消耗耐心。 高效處理流程:對于常見問題,客服依標準化流程快速解決,復雜問題迅速轉接專業人員,各環節緊密銜接,最大程度縮短處理時間。 三、溝通技巧嫻熟,營造融洽氛圍 耐心傾聽訴求:認真聆聽客戶每一句話,不打斷、不敷衍,讓客戶暢所欲言,充分表達需求,確保理解無偏差。 溫和化解矛盾:面對客戶不滿或抱怨,客服以溫和語氣安撫情緒,換位思考提出解決方案,將矛盾化解于無形,提升客戶好感。 在線客服-客服咨詢憑借專業、快速、貼心的服務,即時解答客戶疑問,有力提升客戶滿意度,為企業筑牢客戶根基。
訪客 回答于01-07
客服知識庫_全面解答疑問,提升服務專業性 開場語: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下,客戶服務質量是企業立足市場的關鍵。而客服知識庫作為客服團隊的強大后盾,猶如一座智慧寶庫,能夠助力客服人員全面解答疑問,大幅提升服務專業性。 一、知識庫的豐富構成 1.產品知識精細儲備:涵蓋企業各類產品的詳細信息,從原材料、生產工藝到功能特性、使用方法,一應俱全。以電子產品為例,客服人員能迅速告知顧客某款手機芯片性能、攝像頭像素及操作竅門,精準滿足顧客對產品了解的需求。 2.行業動態實時更新:密切關注行業最新趨勢、法規政策變化,及時錄入知識庫。像電商行業調整退換貨政策,客服借助知識庫第一時間掌握,為顧客提供合規且準確的售后指引。 二、對客服工作的強力支撐 1.快速檢索精準回應:面對顧客紛繁復雜的問題,客服通過知識庫高效搜索功能,瞬間鎖定答案。如顧客咨詢某化妝品成分是否適合敏感肌,客服在知識庫檢索后,即刻給出專業解答,節省顧客等待時間。 2.規范服務口徑統一:知識庫設定統一的回答模板與話術,避免客服因個人理解差異給出相?;貞?。確保無論哪位客服接待,顧客得到的都是標準化、專業化服務,增強顧客信賴感。 三、助力企業長遠發展 1.提升客戶滿意度:憑借知識庫專業解答,顧客問題迎刃而解,滿意度隨之攀升。滿意的顧客不僅會重復購買,還樂于向他人推薦,為企業拓展客源。 2.沉淀企業智慧資產:知識庫日積月累沉淀的知識,是企業的無形財富,新員工入職可快速學習上手,傳承企業服務精髓,保障服務水準持續穩定。 客服知識庫作為企業客服體系核心部件,以其豐富內涵、強力支撐功能,為提升服務專業性、贏取客戶滿意度立下汗馬功勞,為企業長遠發展筑牢根基。
訪客 回答于01-07
被關注自動私信_智能觸達新粉絲,提升轉化率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交平臺領域,被關注自動私信功能成為創作者拓展影響力、提升商業價值的關鍵利器。 一、精準內容推送,激發初始興趣 用戶畫像洞察:系統依據新粉絲的過往瀏覽、點贊等行為數據,快速勾勒出大致畫像。若粉絲常關注美妝,自動私信就推送熱門美妝單品介紹或化妝教程,精準契合興趣,瞬間抓住目光。 個性化問候定制:根據不同粉絲來源,如從某個爆款視頻引流而來,私信開頭便可提及該視頻亮點,加上親切問候,拉近心理距離,為后續互動奠基。 二、引導深度互動,培養忠實粉絲 互動話題植入:在私信中巧妙融入互動話題,像詢問粉絲對近期某潮流妝容的看法,激發粉絲回復欲望,一旦開啟交流,粘性逐步增強。 專屬福利誘惑:為新粉絲準備限時優惠券、免費資料下載等福利,引導他們進一步了解創作者作品或商品,以實惠促行動,提升轉化率。 三、持續跟進策略,鞏固粉絲關系 系列內容推薦:按一定周期,如每周給粉絲推送相關領域進階內容,美妝后續推護膚秘籍,持續提供價值,讓粉絲持續關注。 反饋收集改進:設置簡單反饋渠道,收集粉絲對私信及創作者內容的意見,據此優化后續私信策略,使觸達更有效。 被關注自動私信憑借精準、互動、持續的特點,智能連接創作者與新粉絲,為提升轉化率注入強大動力,助力在社交賽道脫穎而出。
訪客 回答于01-07
- 本月熱門
取消評論你是訪客,請填寫下個人信息吧